Tuesday, June 07, 2005

喜歡安東尼奧尼


















「若果我就此死去,
那是因為我不再愛你了。」
----- Lidia 《La notte》(夜)


有一天,你忽然驚覺愛情無聲無色地消逝,
也許就如電影《La notte》(夜)的Lidia和Giovanni,不知所措又是惶恐。


倫敦bfi六月份的導演特輯是我最愛的 Michelangelo Antonioni (安東尼奧尼)。

欣喜若狂。

兩 年前從朋友借來《Blow Up》(春光乍泄)的DVD, 尤記得那幕相機追逐女模的震撼。然後香港百老匯電影中心bc sunday重播他與Wim Wenders合作的《Beyond the Clouds》(雲上的日子),男與女情與慾的關係就沒有誰比他拍得更親密。《Beyond the Clouds》的OST 我一直在找,然而就連網上也沒有其芳跡,想來是沒有了。早前知道香港上映《Eros》(愛神),可惜倫敦的非主流電影一直都上映得慢,就連這次bfi的特 輯也沒有,只是無奈。

《La notte》是Antonioni愛情三部曲的第二部。意大利二次大戰後期導演中,Antonioni是唯一還活著至今,跟他同輩的Fellini, Pasolini 和 Visconti都早已先逝。他出生於1912年,四十年代興起的意大利新寫實主義(Neorealism)他就是先驅。1956年的《Le Amiche》(女朋友)得了個威尼斯銀獅獎,然而卻還未成名。真正讓他成為大師卻是那講述疏離愛情的三部曲 (Trilogy):1960年《L'Avventura》(迷情)、1961年《La notte》(夜)和1962年《L'Eclisse》(蝕)。其他有名如《Blow up》(春光乍泄)、《Red Desert》(紅色沙漠)都已是後來的事。

《La notte》的故事一如所有Antonioni的故事一樣,支離破碎沒有因果。電影其實好美麗,122分鐘內講述的就是一對結婚十年的夫婦從一個星期六下 午到星期天清晨的故事。丈夫是個有名的作家,二人皆是有錢人家。他們一起去看望一個病危的老朋友,一起出席新書發佈會,一起去夜總會,一起去派對。當中沒 有吵架,卻也沒有親密的對話。丈夫沒有摟著妻子,妻子也沒有依著丈夫。像是天生一對,然而情感的疏離心照不喧。到最後二人驚覺愛情已死,不想承認繼而發狂 地親吻,想要挽救什麼像原始的動物發揮本能。諷刺的是,他們二人唯一的親密行為,是在宣布了沒有愛情後才開始。

Antonioni 的電影是一種沒有愛撫的色情,男女雙方可以沒有碰過對方,鏡頭的遊走卻比赤裸裸的情慾戲更為誘惑。像戲裡丈夫於派對內結識了年青漂亮的女孩子,二人蹲在地 上玩棋,女孩子性感的衣著完美的身段是種引誘,然而二人皆漠視如常;又如夜總會中鏡頭都集中在性感舞者的表演,然而夫婦二人只是冷靜地討論創作靈感,又是 種漠視。冷與熱的對比,因為不尋常,所以震撼。隔漠與熱情,本就是孿生兒。


好的電影都有難忘情節,《La notte》有的就是夜裡派對一幕,始於夜總會之時。若果電影的主題是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疏離關係,派對這場戲就是點睛。不認識的人跟不認識的人說著
不 到癢處的話,跟這個人說話幾分鐘又跟那個人說話幾分鐘,其根本的意義就是實踐荒謬。丈夫在派對上戀上年青女孩,妻子又在派對上跟陌生男子暖昧。老朋友在這 時於醫院死去,活生生的人卻幹著無聊事,這些都是高潮。一直到曲終人散,丈夫妻子又走在一起歸家,只是二人都知道愛情不見了。結尾妻子朗讀一封情書,很多 人都批評那是添足之舉,然而卻是必然的。從派對中飄然的遊走,突然呆於一頁情書,原來愛情已死就連耐性地聆聽也是過份。《La notte》於Antonioni的電影中份量不算高,也許就是這幕情書。

Antonioni 最後親自執導的電影是1982年
《Identification d'une femme》(尋找理想中的女人),因為大師於1985年心臟病發引至癱痪,說話和行動都不便。即使有更好的點子,也只能依賴後輩如Wim Wenders 和王家衛代執。是種可惜然而又是種恰到好處,比之Godard(高達)後期的殘喘,Antonioni則如他的情色學般,只有幻想和期待,更是美麗。

1 comment:

小女生 said...

最後還是搬過來了
還是不能六根清淨啊
可惜以往的留言搬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