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5, 2006
Tuesday, April 18, 2006
荒謬人生
最愛老年貝克特的模樣
2006 年是非常熱鬧的一年 — 挪威劇作家易卜生(Ibsen, 1828-1906)逝世100年、音樂家莫札特 (Mozart, 1756-1791)誕生250年,還有我最愛的愛爾蘭文學家貝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的百年壽誕。各大小藝術場地都有紀念活動,住在倫敦就有這種不愁寂寞。Barbican這季就辦了個貝克特的百年劇場,欣喜莫名。 這藝術中心總是跟我的胃口對上了 — 去年春季展覽了Daniel Liebeskind 所有作品,到秋季又辦了荒川經惟攝影展和阪本隆一的表演,相比National Theatre的保守,Barbican 就是有種玩世。
貝克特是詩人、是小說家、是劇作家,也是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 他的劇場總是幽暗充滿著荒謬也是無聊,跟卡繆 (Albert Camus)的作品一樣,都顯著生命的虛無。貝克特出生於廿世紀初愛爾蘭,授教於有名的都柏林聖三一學院主修法語。後來走到了巴黎,做了喬伊斯 (James Joyce)的助理。貝克特的作品大部份都用法文創作,而非自身的母語。即使後來他的作品於英語地方發行,也是他自己翻譯。他說這是一種自我放遂,擺脫了 母語的束縛,才成就了自己文字上的風格與精鍊。他第一本受注目的作品是「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早幾年香港的「進劇場」就上演這戲,看了就是喜歡,此劇團實是香港最有水準的,此乃後話。劇中的二人就只有無聊的對話,一直等待著虛無與未 知就 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麼,盡顯著荒謬。高行建的劇場就有點兒他的味道。貝克特愛用文字語言探討個體與生命間的無奈,他的作品盡是幽暗莫名。
Barbican 上演的劇目很廣,由較有名的「等待果陀」、「End Game」,至比較偏的短劇和詩詞朗誦都有。只恨沒時間,就只看了兩個晚上,挑了四個短劇:Come and go/ Footfall, Play/ Castastrophe。這些短劇是真的短,短至甚少劇團肯費心力排演;雖然每劇只有十多分鐘,卻已足見貝克特的極簡荒謬。
貝克特的簡約是語言上的簡也是道具上的簡。就如「come and go」一劇,只有三個老婦坐於木板上輪流說是非。
「上一次我們碰面是何時?」
「讓我們都不要說話」
(靜默。然後有人離開)——
這 劇是貝克特最完美的荒誕詩,無聊內容對白總共沒有50句,其實還真像人生。貝克特於劇本上的註釋比對白還要多。劇場上就只有三個人、一張木板凳、燈光、不 多的語言和動作,也沒有音樂。正當眾人都愛倫敦West End的歌舞昇平,看「西貢小姐」就要看那如幻似真的直升機時,到底走進劇場我們是想看仿真的假還是抽離了的真?只怕這裡也見著荒謬。
對於貝克特,人生是一場不斷重複又重複的劇場,無奈無聊空洞幽暗荒謬而不知為何而活;他的劇場可以沒有任何事情發生,對白可以完全無聊卻又如我們台下人,看得痴迷卻又一無所得。即如「Endgame」中的一句:
「Nothing is funnier than unhappiness, I grant you that. ... Yes, yes, it's the most comical 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 laugh, we laugh, with a will, in the beginning. But it's always the same thing. Yes, it's like the funny story we have heard too often, we still find it funny, but we don't laugh any more.」
(沒有什麼比不快樂更有趣,我可向你承認…
沒錯,沒錯,它是世上最滑稽的事。而我們大笑,我們大笑,起初的時候都有決心。但它永遠都是一個模樣。對,它就像那些我們聽過無數次有趣的故事,我們仍然覺得有趣,只是我們再也笑不出來。)
他的劇場,總是入迷。
Related site:
http://www.barbican.org.uk/
Come and go
Posted by
小女生
at
07:55
5
000000個留言
Wednesday, April 12, 2006
Saturday, April 08, 2006
話說荼蘪
文人都愛荼蘪,因為夠悲傷。然而因為亦舒和林夕的開到荼蘪 ,新生代的人始認識荼蘪而非茶靡;於是人人都說荼蘪 ,卻人人都不知荼蘪 ,其實也真的是一種悲傷。
「開到荼蘪花事了」此句,實源於宋代王琪《春暮游小園》詩:
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蘪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荼蘪,亦稱酴醾 (見清陳邦彥等著:《康熙字典》),薔薇科,花黃白色。晚春才開花,此花開後一切花期就過,是送春之花,代表所有絢爛過後的凋零。故此蘇軾《酴醾花菩薩泉》詩說:「酴醾不爭春,寂寞開最晚。」詩人們就愛把此花比喻若人生,總有惆悵之意。
到 了清初曹公的紅樓,文中為此句加了註解,曰:「韶華勝極」。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席上行拈花名酒令,麝月拈到的就是題著「韶華勝極」四字,那邊寫 著一句舊詩,道是:開到荼蘪花事了。寶玉但覺意頭不好,忙著收藏起來。麝月是鏡子,是風月寶鑒的幻影,她的出現就是要照著賈府的榮枯。
然而早幾天無聊看閑書,看到南宋程大昌的《演繁露》曾略提及的"二十四番花信風”—那是古人因應花期而稱的風,從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為五日:
小寒:一候梅花 二候山茶 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 二侯蘭花 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 二候樱桃 三侯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 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
驚蛰:一候桃花 二候棠梨 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 二候梨花 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 二候麦花 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 二候荼蘪 三候楝花
原來荼蘪過後還有楝花。想來王琪蘇軾曹雪芹亦舒林夕,只怕全錯了。
然而我還是只愛荼蘪,無奈卻有絢爛,是美。
Posted by
小女生
at
05:43
40
000000個留言
Wednesday, March 29, 2006
Sigur Rós @倫敦
280306@London Hammersmith Apollo
謝謝 Sigur Rós
讓我過了一個彷如精靈的晚上
光與影與Jonsi的喃喃冰語
震撼得都忘了感動落淚
回家路上
就只想牢牢的抓住回憶
但願我直至老去時
還能有這份驚歎
related site:
http://www.sigur-ros.co.uk/
Posted by
小女生
at
08:39
14
000000個留言
Saturday, March 25, 2006
夢魘
三月 驚蜇 大地回春
這些日子都不得安眠
夜半驚醒 夢魘
冒一身都是冷汗
回過神來才知曰夢醒
卻已一臉皆淚
沒頭沒手沒腳的身體向著我爬。數之不盡遍地皆是。它們(還是他們?)發出怪聲,像極壞了的雪櫃又像鼓鼕鼕般響。我知道那些身子是誰,我知道。他們剛才還在這裡跳舞,踢起西班牙費蘭明哥的裙子。彩色艷麗,目眩。然後剎那都變作了沒頭沒手沒腳的身子,它們(還是他們?)越走越近—
心有餘悸立刻起床開燈開音樂
這 時候真希望自己是小女生住在老家走過去爸爸媽媽的房間鑽進床裡撒嬌嚷著要同眠。然而揩淚後卻仍是獨孑一人。唱機上一直唱著"Full of fire Full of fire I m Full of fire...",何其荒唐的不相襯。看看床邊的鐘—凌晨四時三十七分—
紅衣的女人走近,揚起了衣袖向我揮過來。我忍著不呼叫,我不知道我為什麼不呼叫不求救,我只知道我死也不要開口。合上眼驚慌到了頂。她們已經在我身邊,全都好近好近—
為什麼不大叫不喊?
為什麼不說你害怕?
大叫啊大叫—
她們厲聲說
我偏就不叫我合上眼
她們然後說不可以,連合上眼也不可以。你以為你不開口不呼叫合上眼就贏了?狗屎。其實你是輸了。輸了,你明白嗎?
我不作聲眼死閉著
那些沒頭沒手沒腳的身子還在地上蠕動,它們(還是他們?)已哄到我的腳邊—
我不敢合上眼。眼睛睜著。
我拿起了床邊的書—
翻開,剛好第二十頁—
"...or, as Burt Lancaster once asked:'Why do our fingers to the grain of wood, the cold of steel, the heat of the sun, the flesh of women, become calloused?'"
(又或是,如他曾問過:「為什麼我們的手指觸摸木的紋、鐵的酷、日的熱、女人的肉體,都變得如斯麻木?」)
接著,字都讀不進去—
有人說她愛合上眼就偏不要讓她合上,要她睜著眼看。
怪聲雪櫃聲鼓聲都在響,像和應。
割下她的眼皮。割下她的眼皮像金魚
睡覺也要睜著眼,死時也要睜眼細看地獄
那些紅色衣袖都變了利刃,向我的眼皮上來回撫摸
伸手擋過去卻無法動彈—
驚醒。
是夢魘。
Posted by
小女生
at
06:41
9
000000個留言
Monday, March 20, 2006
Soul
這些日子愛上了靈騷樂
再聽 Marvin Gaye 於1971年的大碟仍是愛不釋手
這樣的音樂是屬於週末的深夜時分
屬於看一本通俗小說的時光
屬於喝著Baileys加冰然後與知己促膝談心
到底是誰把 Soul Music 譯為靈騷這樣好?
直騷到癢處也難以形容
Pulp Fiction 裡用了Al Green 的 Let's Stay Together
似曾相識甚至戲中人在說什麼也沒留意
原來曾經有這麼的一個時刻
你我都被音樂感動過
Posted by
小女生
at
06:32
7
000000個留言
Labels: music
Monday, March 13, 2006
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三千年前女孩子的情份
大概也沒怎麼變
女心婉約,就是另一種的思無邪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然後曹操《短歌行》中的用典
就真的直說至心坎裡
沈吟至今
Posted by
小女生
at
07:34
8
000000個留言
Saturday, March 11, 2006
N國瑣語
1.
天又下雪
2.
到 了A市,偶爾會嗅到大麻的香。這裡的咖啡店到處都買到。男孩們進去坐,我們女孩子就好奇的跟著。一本 大麻餐牌寫著不同價錢 — magic mushroom 、cannabis、great rockies,要好好享受也不過是10歐元,真顯著荒唐。佐治和保羅買了大麻朱古力蛋糕,我嗅著就像女孩子的減肥蛋糕,卻膽子小沒試,可惜。
3.
租了腳踏車在R市到處走走。然而這裡的腳踏車真夠古怪,剎車時要向後踏上車後又不到地,就這樣子的翻車了幾次,也就慣了。可憐那白色的外套,都變灰了。
4.
我們駕車從倫敦開到N國。不幸由我負責看地圖,於C市轉了三遍,差點走到巴黎。理所當然的被人家革職,我可也樂得於車後安眠,其實也沒甚良心。
5.
星 期六晚上R市全市36間博物館辦了個「博物館之夜」,開至零晨二時。走到NAI,還真沒試過於博物館內有disco有catwalk,不過於N國,還有 什麼是不可能?真是個夠瘋癲的國家。一次過走不完36間,再到Rem Koolhaas設計的Kunsthal,竟也找不到入口。心下納悶,也就失去了先有的興奮,走回旅館也不過是十一時,倒頭就眠。
6.
於堤上的兩旁都是砍了頭的柳樹,那寂寞寥寥禿著的樹枝,像是枯手也無力補青天,卻看了就歡喜。
7.
到處都比水低,走到哪裡都有地平線。地平線外又是地平線,烏托邦大底也是如此。那水那地那大海,是種此生難忘的驚動。
8.
累透了。
related sites:
NAI
Kunsthal
Posted by
小女生
at
04:15
12
000000個留言
Labels: 地球上的某些地方
Tuesday, February 28, 2006
赤名莉香的微笑
週末重看一遍東京愛的故事
心情久久未能平復
誠如張愛玲寫給胡蘭成的字: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
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但凡世間女子愛上了人
都有這種委屈這種懊惱
那堅強的微笑
就只看到了悽涼
很想知道故事裡的赤名莉香
現在過得怎麼樣
Posted by
小女生
at
22:05
14
000000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