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7, 2008


如果李雲迪不以為自己很帥,也許我會很喜歡他。他的才華是那樣迷人,為何照片總是如此造作?那形象顧問是真的該抄。不過今天晚上他的
普羅高菲夫, 的確讓我好感動。


Friday, January 25, 2008

情書



我愛那稚氣的筆跡還有七零八落的句子。

Monday, January 21, 2008

週末節目











桌子搬到這,沙發放那。翻看遺忘的相片,細聽鳥語時也聞花香。
如此週末,我是最歡喜。

Saturday, January 19, 2008

像我這樣孤僻的女子



像我這樣孤僻的女子,理應眾叛親離。同事們相約下班歡聚,我沒興趣。媽問我為啥不去,我說一星期五天九小時相對還不夠?見了就膩。反正不外乎是公司是非新mac機新手機之類,聽多會生厭。就讓我孤獨一陣子。一陣子就可以。那時候在倫敦,孤獨成了習慣,不矜貴;在香港,孤獨實太奢侈,幾近妄想。可不可以,就讓我這樣孤僻下去。躲在家裡誰也不見。誰也不思念。我其實可以很冷漠。


Wednesday, January 16, 2008

封塵的信



今天我終於拆開你給我的信。已封塵的信。心血來潮,就只是如此而已。2003年12月28日。那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天?我要好些時間才聯想到那些日子我在做什麼。你說你跟他已有四天多沒有聯絡,你哭你著急你不知道是什麼一回事。你把他送你的東西都放到盒子裡搬到閣樓,收藏回憶,慢慢慢慢的消失直至有一天你完全忘記。曾經,你說,有這樣一個男孩讓你感到愛,可一切又回到從前,如昔。你說彷彿他們在巴士上偶遇,坐在一起歡談了多少時候。當她以為還有很長的路,他卻突然下車離開。只留下她,獨自一個。你問到底誰會再坐在女孩身邊?信就這樣完了。四年前的信,我們大家都忘了有這麼一封信。你說不要打開,直至有一天我們都忘了彼此的存在。我說就讓我們打開,因為遺忘的時間比我們想像中都要短太多。


Sunday, January 13, 2008

這個展覽很無聊


粗制濫造。不知所謂。
大抵是那些過於形式化觀念化的作品,看了沒新意。現代藝術大都走進死胡同,建築亦然。當所有形式都只是形式,從不注進任何人的感受,包括造物者也沒有因為看到自己的作品而感動流淚,那就只是物。原來的古老警署還有監獄太耀眼,大部份展品只能失色,地點一開始就是錯,然而主辦機構又何嘗不是經常好心做壞事?我愛的是另一種美學,這裡太喧鬧我見不到藝術。想知道什麼是「再織城市」?倒不如從蘇豪走過石板街再到蘭桂芳買醉,然後乘一趟港鐵往天水圍感受悲情,那才是最好的建築展覽。



Sunday, January 06, 2008

夜宿原野



當那星劃過夜空,我們以為是流星。不一樣的流星。像火球,金黃色的,徐徐劃過。我們興奮莫名,都忘了許願。我告訴他我看到流星,他說那不是流星是彗星。許是塔特爾彗星,又或是去年的福爾摩斯彗星,誰又會真正在乎那些命名?畢竟只是個名字,其他都是謎。營火漸微才覺冬意,圍坐在石頭上的都是親愛人,有一句沒一句閒答著,帶點醉意。偶爾抬頭,仍看到星星萬千。有些許已逝,其光於千萬年前開始才剛傳至,看到的卻不存在,是一小顆歷史。浩瀚宇宙,還只有惘然。



Friday, December 28, 2007

互不相干


一如以往,病的時候就喝杯中藥。

聖誕經已過了嗎?這麼快樂的節日總是快過。
儘管貝羅齊爾遇刺波鞋街要清拆香港2012/2017/20xx都不會有普選, 關上電視新聞,再吃一顆維他命C,跟情人談談情然後倒頭便睡。

我們都活在兩個世界裡。

Sunday, December 23, 2007

之於 folding architecture










Sophia Vyzoviti 的建築意念 — 摺疊式建築 (folding architecture) 是挺有趣。如日本摺紙藝術,她把同一平面或物料不斷摺疊,然後造成一件物品 (object) — 可以是衣服、手飾、甚至是建築物。在設計的過程中 (design process) 那是一個不錯的開始,然而到後來,往往都成了空洞之物。

這樣的意念大抵是八十至九十年代那解構主義建築的分流。1993年,法國著名哲學家 Deleuze 寫了一本書名為 「the fold」 。他從新研究巴洛克時期 (Baroque period) 一位思想家 Leibnez的理論,從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開始廷至整個宇宙的時空,均是摺疊式的。那時候許多著名建築學家如 Zaha Hadid、 Rem Koolhaas、Peter Eiesenmann均研究摺疊式建築的可行性。我猜想那是一個很美好的時代 — 一切都是那樣讓人驚歎。從此建築便變得很不一樣:時間與空間的摺疊、室內空間與室外空間的摺疊、城市與建築物之間的摺疊、過去與現在的摺疊。然而十多年過去,差不多的建築設計你可以在巴黎香謝利舍大道找到,也可以明年夏天到北京看看,幾近泛濫。若說建築只是關於光、空間與科技,那麼人與環境在建築學裡的定位又如何?早年建築大師的詩意美學都變得喧鬧不堪。

從什麼時候開始,建築已如時裝:分春夏秋冬論歐美最流行最時尚包裝,然後世界各地不論建築師還是建築學生,都一窩蜂追趕那樣的潮流。誰是deleuze,重要嗎?也許你會說,只要漂亮就可以。我也可以說:even that statue is handsome, i dun want to fuck with him (1). 抱歉,在那樣的建築,我看不到靈魂。

註(1) quote from michele costantino soccio

Friday, December 14, 2007

The Yellow Cup

yel-low {yel-oh} noun, adjective, -er -est, verb
-Noun 1. a colour like that of egg yolk, ripe lemons, etc., the primary color between green and orange in the visible spectrum, an effect of light with a wavelength between 570 and 590nm. 2. the yolk of an egg. 3. a yellow pigment of dye.
- Adjective 1. of the colour yellow 2. often offensive e.g. oriental person. 2. jealous.
Cup {kuhp} noun, verb, cupped, cup-ping
- noun 1. small, open container made of china, glass, metal, etc., usually having a handle and used chiefly as a receptable from which to drink tea, soup, etc. 2. the bowlike part of a goblet or the like. 3. a cup with its contents. 4. the quantity contained in a cup. 5. a unit of capacity, equal to 8 fluid ounces (237 ml) or 16 tablespoons; half-pint. 6. an ornamental bowl, vase, etc. esp of precious metal.


hold a yellow cup now, and make it like those chairs.

cup written text by my michele.